您的位置: 首页 >安全保健>健康宝典>详细内容

【转载】踏青赏花季,防“咬”没“蜱”气!

来源: 发布时间:2025-04-24 14:07:17 浏览次数: 【字体:

春光明媚,踏青赏花正当时!不过么,一定要当心那个“草爬子”噢,被它叮咬,有可能会得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格!覅慌,疾控中心来教侬,防蜱大作战开始哉!

流行病学:知“季”知“蜱”

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(简称发热伴),俗称“蜱虫病”,是由大别班达病毒传染所致的急性传染病。春夏季是流行季节,5-7月是江苏省发病高峰。

传播途径:

1.主要传播:带毒蜱虫叮咬感染;

2.次要传播:无防护情况下接触感染动物或患者的血液、分泌物、排泄物及其污染物造成感染。

临床表现:身体“叛逆”

1.发烧“上头”

体温直奔 40℃,像被孙悟空塞进了八卦炉,一烧就是 10 天,退烧药都喊 “投降”。

2.血小板“躺平”

原本兢兢业业的血小板突然集体 “罢工”,皮肤出现 “草莓印”(瘀斑),刷牙变成 “吸血鬼”(牙龈出血),严重时内脏也会“闹脾气”出血。

3.消化道“造反”

吃啥吐啥,拉到腿软,比喝了过期酸奶还酸爽。

4.器官“集体摆烂”

重症患者会出现昏迷、休克,就像手机电量骤降,直接“关机”。

预防措施:有备无“患”

防蜱虫有妙方,倷伲大家记心上:

1.物理防御:

穿成“粽子”:长袖长裤扎紧裤脚,浅色衣服让蜱虫“无处遁形”。

喷“驱蚊香水”:含避蚊胺(DEET≥20%)的驱蚊水,喷完连蚊子都绕道走。

衣服“烫头”:回家后用高温烘干衣物,蜱虫直接“原地蒸发”。

2.化学攻击:

蜱虫“杀虫剂”:0.5% 氯菊酯喷帐篷、背包,蜱虫闻到就“绕道跑”。

宠物“安检”:给猫狗定期驱虫,别让它们当 “蜱虫搬运工”。

3.紧急处理:

蜱虫“拔牙术”:用镊子夹住蜱虫头部,垂直拔出,千万别学“旋转门”,会让口器“生根”哦!

伤口“消毒宴”:酒精、碘酒轮番上阵,给伤口办个“杀菌派对”。

4.终极奥义:

 医护人员“防护甲”:接触患者血液时戴手套、口罩,别让病毒“钻空子”。

及时“求救”:被叮咬后观察两礼拜,发烧马上去医院。

da2168a3cbe3454983fc36682bd3199e.png

 蜱虫再狠,能狠得过咱们的智慧?记住:蜱虫叮咬不可怕,防护到位是关键!转发给邻居阿婆、爬山阿哥,大家一道“轧闹猛”,过得“惬惬意意”!

终审:独墅湖幼儿园
分享到:
【打印正文】